小女孩因顶嘴被爸爸打,却再也没能醒来!父母在情绪控制方面存在哪些缺陷?父母应该如何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医院,一名男子抱着奄奄一息的女儿冲进医院大门。
 
孩子身材瘦小,全身瘀伤,双眼紧闭,呼吸十分微弱。
医生看到孩子这触目惊心的状态,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
 
可尽管医生采取了所有急救措施,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还是没能醒过来。
事后,当医生问起小女孩的父亲时,父亲表示,自己只是打了女儿两巴掌。但从小女孩身上的伤痕来看,明显不是简单的打了两巴掌就能造成的。
看着这位父亲吾吾地顾左右而言他时,警觉的医生选择报了警。
经过警察的调查,逐步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小女孩由于成绩不好,被父亲批评了几句,而倍感委屈的她因为自己辩解了两句,却遭来父亲无边的怒火。
 
随后,被父亲用皮带、扫把、衣架等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
就这样,情绪失控的父亲便残忍地将自己年仅6岁的女儿活活打死了。
 
等父亲情绪稳定,叫女儿起来时,女儿拼尽全力才发出最后那微弱至极的声音:“爸爸,我起不来了,你拉我一下!”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此言非虚!因冲动酿成的悲剧并不在少数。
另外还有一则报道:一个9岁的男孩出门玩耍时把手机弄丢了,母亲知道后异常愤怒,竟然用胶带把孩子绑起来,然后用木棍足足抽打了孩子将近5个小时。
 
次日一早,这个孩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父母情绪失控有多么地可怕。
 
           父母在情绪控制方面存在哪些缺陷?
父母不允许孩子哭
当孩子受委屈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很多父母往往不允许孩子进行正常的情绪发泄或表达。
 
比如:孩子受挫大哭,有些父母会说:“哭什么哭,不许哭!”“作为一个男孩子,有什么好哭的,丢不丢人?”“还哭?信不信我打你?给我憋回去!”等等。
其实,这样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健康。
父母以暴制暴
当孩子不听话或顽皮时,很多父母都会用严厉的话语来制止孩子。
 
比如:“再闹,信不信我揍你?”“你要是不听话,你就给我滚!”等等。
其实,这样的言语对孩子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让孩子感觉没有自尊或没有安全感,甚至会引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父母给孩子贴标签
父母给孩子贴标签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比如:“你真是个窝囊废。”“别人打你,你就不知道还手?怂货一个。”“你看你这是做的什么事?混蛋一个。”等等。
其实,这样的标签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困扰,让孩很难分辨是非对错。时间久了,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父母对孩子服软
父母对孩子服软是一种反常态的情况,不过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时就会不知所措,于是就开始各种服软。
 
比如:“好了宝贝儿,别哭了,你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去买。”“好了,别闹了,想要什么爸爸明天给你带回来。”等等。
这类父母的想法是用“贿赂”的方式,尽快稳定孩子的情绪。
 
其实这种方法并不明智,时间久了反而会让孩子会学不满意就大哭大闹的习惯。
 
父母一味地说教,不懂得安慰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犯错或受挫时,有些父母只会做表面文章,不仅不去安慰孩子,反而一味地对孩子进行说教。
 
比如:“早就跟你说过了,你不听,现在知道后悔了吧?”“你要是早听我的,就不会是这样了,你活该!”等等。
其实,父母这样的说教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反感。
父母帮助孩子逃避责任
当孩子自己不小心磕到碰到的时候,有些老一辈人都会习惯性地帮孩子逃避责任。
 
比如:“这桌子真坏,把我家宝贝儿磕疼了。”“这椅子放的真不是地方,挡着我家宝贝儿了。”等等。
 
其实,这样的行为不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认为是他人的问题。
 
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养成没有担当、逃避责任的习惯,甚至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父母无视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难过、伤心时,父母往往会选择分散孩子的精力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别哭了,妈妈带着你去儿童游乐场玩吧?”“好了,别难过了,爸爸跟你一起做游戏还不好?”等等。
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说恰恰非常危险,孩子情绪不仅不会因此而分散或消失,反而会被积压,时间就了则很容易爆发,结果也是父母难以想象的。
杨澜曾经说过:“不要让孩子看到你控制不了情绪的愚蠢模样。”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这不仅只是孩子的一种模仿习惯,也是一种遗传。
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父母的影响,也会变得非常暴躁。而且在今后的生活或工作中,可能经常会把这种情绪带给身边的同事、朋友或亲人。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在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如何做事。父母的低情商,也会被孩子展露得淋漓尽致。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美国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摩尔说:“家长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重要的一步,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一切都源于父母,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礼仪教养,甚至还包括情绪的控制与表达,都与父母息息相关。
 
换而言之,如果父母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也会模仿父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
提高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父母的一门必修课,而这种管理情绪的教育,对孩子越早越好。
以下分享几点父母批评教育孩子的方法:
批评孩子前,先陈述事实
父母在批评孩子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被批评的原因,这样既能让孩子明白哪里犯错了,也能让孩子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在犯错。
让孩子明白犯错的底线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做事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就会被批评,同时也要让孩子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危害和伤害。
告诉孩子你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因为他的错误给你带来的情绪变化。比如:愤怒、伤心、失望、痛苦等。
这样既能让孩子知道,由于他的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也能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影响。
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犯错受批评之后,父母要告诉孩子,虽然被批评了,但你仍然是个好孩子。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批评的是你做错的事,而不是否认你的人。
这样的做法,既能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又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加孩子改变错误的动力。
教育孩子最大的绊脚石是父母的坏脾气和管理不了自己的坏情绪
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父母借着孩子的错误,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这样的父母就是懦夫。
如果父母拿着孩子的错误当“挡箭牌”,任意妄为地宣泄自己的痛苦和压力,这样的父母更是懦夫中的懦夫。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以柔克刚,润物细如声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图片文章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作者:tan
链接:http://cqqsxx.com/2024/02/15/%e5%b0%8f%e5%a5%b3%e5%ad%a9%e5%9b%a0%e9%a1%b6%e5%98%b4%e8%a2%ab%e7%88%b8%e7%88%b8%e6%89%93%ef%bc%8c%e5%8d%b4%e5%86%8d%e4%b9%9f%e6%b2%a1%e8%83%bd%e9%86%92%e6%9d%a5%ef%bc%81%e7%88%b6%e6%af%8d%e5%9c%a8/
来源:千首每日资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