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 爱健康头条
1)联合早报: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排毒器官,内含数万亿个独特的菌群,对健康、食欲和情绪都有重要影响。专家建议通过五类食物来维护肠道健康: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提供天然益生菌;含益生元食物(如大蒜、香蕉)促进有益菌生长;高纤维食物助消化;含多酚食物(如绿茶、蓝莓)具抗氧化作用;精益蛋白质则有助修复肠道。#肠道健康
2)生命时报:科学的营养补充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调整。孕期前1000天是生命早期的关键期;3-12岁重在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青春期要注重大脑、骨骼和生殖健康的营养;20-40岁关键是储备肌肉;40-60岁应注重抗炎饮食;60-80岁以"吃多吃好"为原则;80岁以上则要特别注意足量饮水。专家建议,按年龄段调整饮食结构,可以让营养价值产生长期叠加效应,为健康持续"储值”。#健康认知
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辅酶Q10具有改善心力衰竭、提高运动耐力等作用。辅酶Q10可通过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线粒体合成ATP等机制,降低运动引起的氧化损伤和肌肉损伤,并有助于运动后心脏收缩力的恢复。#大健康观念
4)《营养素》杂志:睡眠时长会影响体内脂肪的分布位置。分析超过9000名参与者的数据显示,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比睡够7-9小时的人躯干、手臂和腿部的脂肪含量更高。这种现象在女性手臂脂肪堆积上表现尤为明显,且在肥胖人群中更为突出。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不仅关系到精神状态,还能帮助预防局部脂肪堆积,对体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睡眠健康
5)生命时报:普通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焦虑症、抑郁症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正常情绪波动,能自我调节;而后者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严重影响生活且难以自我调整,需要就医。抑郁症的典型信号包括:特殊的早醒型失眠、持续疲劳、无法解释的身体疼痛、兴趣减退、记忆力下降、自我孤立、情绪波动大、饮食改变等。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对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情绪健康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各国膳食指南及综述中,都会提到家庭烹饪的益处。我国有研究证明,回家吃饭减少酒、盐摄入,增加蔬菜摄入,营养平衡更容易。短期的干预研究显示,家庭烹饪对儿童和成年人的营养摄入以及糖尿病预防都有积极的效益。#大健康观念
版权声明:
作者:tby
链接:http://cqqsxx.com/2024/10/31/10%e6%9c%8831%e6%97%a5-%e7%88%b1%e5%81%a5%e5%ba%b7%e5%a4%b4%e6%9d%a1/
来源:千首每日资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